中國經濟網北京5月17日訊 國家發改委于5月17日召開新聞發布會,發改委新聞發言人孟瑋答記者問。
記者:中辦、國辦在發文中強調,要探索縣城的特色發展之路,堅持“一縣一策”,具體而言,針對縣城的差異化發展,有何具體舉措?
發改委新聞發言人孟瑋:我國縣城數量大、類型多,發展路徑各不相同。在探索縣城特色發展道路過程中,要尊重縣城發展規律,順應縣城人口流動變化趨勢,立足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區位條件、產業基礎、功能定位,統籌縣城生產、生活、生態、安全需要,合理確定不同類型縣城的發展路徑。
一是加快發展大城市周邊縣城。隨著城鎮化將從快速發展后期逐步轉入平臺發展期,人口總體上還會向城市群、都市圈集聚。位于城市群和都市圈范圍內的縣城容易接受大城市輻射帶動,人口集聚能力強,是承接大城市產業轉移和功能疏解的重要空間,具有較大發展潛力。要支持這類縣城融入鄰近大城市建設發展,主動承接人口、產業、功能疏解,特別是一般性制造業、區域性物流基地、專業市場及過度集中的公共服務資源疏解轉移,強化快速交通聯結,發展成為與鄰近大城市通勤便捷、功能互補、產業配套的衛星縣城。
二是積極培育專業功能縣城。具有較好資源稟賦、產業基礎、交通條件的縣城,能夠依托自身優勢發展特色支柱產業,是吸納農業轉移人口就地就近城鎮化的重要載體。要支持這類縣城發揮專業特長,培育發展特色經濟和支柱產業,強化產業平臺支撐,提高就業吸納能力,發展成為先進制造、商貿流通、文化旅游等專業功能縣城。我國還有100余個位于陸域邊境地區的縣,是保障邊疆安全的穩定屏障。要支持邊境縣城完善基礎設施,強化公共服務和邊境貿易等功能,提升人口集聚能力和守邊固邊能力。
三是合理發展農產品主產區縣城。要推動這類縣城集聚發展農村二三產業,延長農業產業鏈條,做優做強農產品加工業和農業生產性服務業,更多吸納縣域內農業轉移人口,為有效服務“三農”、保障糧食安全提供支撐。
四是有序發展重點生態功能區縣城。要推動這類縣城逐步有序承接生態地區超載人口轉移,完善財政轉移支付制度,增強公共服務供給能力,發展適宜產業和清潔能源,為保護修復生態環境、筑牢生態安全屏障提供支撐。
五是引導人口流失縣城轉型發展。要結合城鎮發展變化態勢,推動人口流失縣城嚴控城鎮建設用地增量、盤活存量,促進人口和公共服務資源適度集中,加強民生保障和救助扶助,有序引導人口向鄰近的經濟發展優勢區域轉移,支持有條件的資源枯竭縣城培育接續替代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