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及整理:楊曉猛 中共大連市委黨校教授
嘉 賓:
康 復 大連渾元數據增長架構師
楊 健 唐小腰(大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
李振謙 大連泰思曼高壓電源董事長
陳 偉 東北財經大學信息中心副主任
丁永健 大連理工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
樊 平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
趙丙文 大連偉岸縱橫總經理
沈 毅 中共大連市委黨校教授
胡劍鋒 大連創業工坊董事長
共同富裕的戰略目標
沈毅: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建設目標,更是社會主義本質要求。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中高質量發展促進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優越性的充分體現,是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重要標志。一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需要。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必須增加人民財富,提高邊際消費水平。二是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需要。用共同富裕的實踐發展強化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三是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需要。不斷擴大中等收入群體,維護社會穩定團結,不斷夯實和鞏固黨的執政之基。
康復:共同奮斗和共同發展的目標是共同富裕。一是社會結構。橄欖型社會結構有利于社會穩定、持續、健康發展,相反,金字塔型社會結構易造成兩極分化、階層固化。積極改善教育基礎發展條件,打通社會結構晉升通道,回歸實體經濟,有利于社會結構的常態持續穩定。二是制度創新。經營體制改革和稅收體制改革是核心。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將極大地減少權力尋租空間。未來,房產稅和遺產稅將會強化落實。從間接融資到直接融資,生產要素的重新分配有利于社會生產創新力的重新評估。
共同富裕的時代背景
沈毅:一是歷史方位。進入到新發展階段,人民追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向上升級,需要回應人民對美好生活需要與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共同富裕是歷史發展的必然選擇。二是大國競爭。國家競爭是制度競爭,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能否實現共同富裕是大國競爭的關鍵。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優越性的重要方面。三是發展戰略。不斷擴大和釋放內需潛力和活力,對社會財富進行優化分配調整有利于構建新發展格局。四是民生保障。社會建設相對滯后,在教育、養老、醫療、住房等民生保障方面有待進一步加強。
楊。簭牡谝粋百年奮斗目標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推進的歷史交匯期,要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需要,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升級版”。到2035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中等收入群體顯著擴大,基本公共服務實現均等化,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顯著縮小。
李振謙:共同富裕不僅是社會問題也是技術問題?萍几锩鼛黼y以想象的財富積累,呈指數增長效應。應保障人民公平受教育權利,消除不正當競爭和壟斷,充分體現公平競爭、社會保障及知識價值。
樊平:要充分考慮新發展階段遇到的新問題、新矛盾,共同富裕的提出屬于干預性重大決策。一是完善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有差別、分條件推進改革,確保制度的活力和秩序。二是規范資本。無序資本對國民經濟造成沖擊和影響,要構建可預期、穩定的經濟環境。三是創造財富。加強財富在不同階層的流動性,實現財富互通邊界多元化。
共同富裕的戰略內涵
沈毅:共同富裕的內涵即全體人民的共同創造,不是同時富裕、平均富裕,而是一個漫長復雜的發展過程。一是富裕成為生產力度量標準。從貧窮落后到解決溫飽,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高質量發展,需持續做大“蛋糕”,對生產力發展提出新要求。二是共同成為生產關系度量標準。共同包括市場競爭關系、區域發展關系、社會分配關系等生產關系的調節,是對生產力不斷發展的財富調整關系。既要防止平均主義,又要防止兩極分化。
陳偉:一是生產到分配的再回歸。伴隨物質財富不斷豐富,重心轉向分配,回應人民對美好生活需要和增加獲得感。其中,初次分配依靠市場驅動,再次分配依靠行政驅動,第三次分配依靠社會驅動,實現政府、市場和社會的協調發展。二是效率到公平的再回歸。發展是硬道理,把經濟體量做大,同時把公平做好,實現又好又快高質量發展,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
趙丙文:做大“蛋糕”的同時,做好分配。初次分配堅持以市場為主體要素驅動,市場主體發揮主觀能動性,不斷提升技術能力和創新水平,積極參與市場競爭。再次分配加強政府制度法規建設,增加普惠性公共服務投入和建設,維護社會公平和正義。三次分配遵循社會道德和社會責任,加強道德文化引領。
胡劍鋒:公平優先、兼顧效率。應堅持依法治國,充分激發市場活力,出臺反壟斷相關政策,實現初次分配公平,支持中小企業發展。資本參與創新,但不能畫地為牢和過度競爭,要體現社會責任和社會擔當。
共同富裕的落地路徑
丁永。阂皇巧罨袌鼋洕w制改革是關鍵。在初級分配中,市場機制不健全不完善是貧富差距擴大的主要因素。以金融體制改革為例,其體制機制發育不良制約了中小企業創新發展。因此,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實現共同富裕的關鍵所在。二是增加普惠性公共服務是保障。加大財稅體制改革,增加普惠性公共服務的投入,促進效率與公平一致性。同時,做好弱勢群體的財政兜底工作,避免社會不和諧。三是履行社會責任是共識。實現公眾利益和企業利益的統一,政府和社會相配合,發展慈善等社會公益事業,履行社會責任需要引導和制度性安排。
沈毅:要在分配環節多下功夫。一是分配制度。在初級分配、再次分配和三次分配的聯動中,初次分配是重頭戲和關鍵。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加快財稅體制改革、金融體制改革和社會保障體制改革,厘清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全面正確履行政府職能。同時,充分發揮再次分配關鍵調節作用。不斷增加民生領域公共投入,不斷提高中低收入群體保障水平。第三次分配本著自愿原則,增強社會責任感,發展慈善等社會公益事業。二是分配結構。擴大中產階層是關鍵。創造條件增加居民收入、勞動者報酬、人力資本和知識產權分配,改變強資本、弱勞工的分配格局。鼓勵有條件的企業探索新的分配模式,增加勞動報酬和資本收益。三是分配格局。在國民收入分配中不斷提高勞動報酬和居民收入比重,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戰略要求。
(責任編輯:劉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