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網北京5月16日訊(記者 劉芃) 國家統計局今日發布數據顯示,4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2.9%。從三大門類看,采礦業增加值增長9.5%,增速較上月回落2.7個百分點;制造業下降4.6%,上月為增長4.4%;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長1.5%,比上月回落3.1個百分點。
對此,國家統計局工業司副司長湯魏巍分析稱,盡管4月份工業生產降幅明顯,但這是疫情短期沖擊帶來的波動,同時也要看到,我國工業體系完備、基礎雄厚,規模大、韌性強,高技術制造業等新動能仍保持較強增長勢頭,工業經濟長期向好的發展大勢沒有改變。主要體現在:
今年以來工業生產總體穩定。1—4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0%。從三大門類看,采礦業增加值增長10.4%,仍保持兩位數增長態勢;制造業增長3.2%;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長5.0%。
能源保供持續顯效。4月份,采礦業、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均實現增長,其中,煤炭開采和洗選業增加值增長13.2%,保持兩位數增長態勢;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增長7.2%,較上月加快1.5個百分點;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燃氣生產和供應業分別增長0.9%、7.1%。
民生產品保障有力。4月份,食品制造、酒飲料茶等行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0.1%、0.5%;主要民生類產品中,鮮冷藏肉、方便面、速凍食品、膨化食品產量分別增長20.4%、12.9%、9.3%、4.8%。1—4月份,消費品制造業增加值增長5.8%,醫藥制造、紡織服裝、農副食品等行業分別增長7.6%、6.2%、4.7%,生活必需品供應保持充足穩定。
新動能彰顯韌性。4月份,高技術制造業克服疫情影響生產仍實現增長,增加值增長4.0%,新動能增長引擎作用繼續顯現。其中,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增長9.7%;單晶硅、多晶硅、石墨烯、太陽能電池等新材料產品繼續保持高速增長態勢,產量分別增長80.7%、41.4%、50.0%、20.8%。1—4月份,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長11.5%,其中,航空航天器及設備制造業、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均增長14.0%,增速在兩位數以上。
政策助力企業生產有序恢復。隨著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等措施加快落地顯效,企業復工穩步推進。截至4月28日,上海市首批666家“白名單”企業復工率達86.8%,吉林重點監測的50家骨干企業復工率達98%,復工復產步伐加快。交通運輸部發布信息顯示,自4月10日國務院下發關于切實做好貨運物流保通保暢工作的通知以來,各地區各部門認真自查整改,截至5月4日,全國臨時關閉的高速公路收費站和關停服務區全部恢復正常運轉。助企紓困和減稅降費政策效應逐步釋放,1—3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營業收入中的費用同比減少0.54元。
總體看,在國內疫情復雜嚴峻及國外地緣政治沖突影響下,4月份工業生產承壓明顯。但也要看到,全國疫情已經呈現好轉跡象,目前上海、吉林等受疫情沖擊嚴重地區開工率已明顯提高,物流暢通速度加快,企業逐步走出疫情影響,工業生產觸底反彈的動能正在集聚。
(責任編輯:郭文培)